2018-07-05
2018年,党的十九大后的第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诞生20周年。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从业经历的资管老兵,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荣幸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再出发”专题采访。
以下是全文: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已走过20个年头。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末,公募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大关。]
20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而在行业不断迭代之中,一大拨公司和资管老将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择时而动,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前15年,公募基金一直是证券公司、银行等少数金融机构的天下。直到2013年12月,国务院第一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均可申请设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014年6月,证监会也发布规定,明确鼓励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等各类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在“公奔私”的大潮之中,开始出现了“私转公”的回流。行业的改革与创新中,曾经选择创业的“奔私”老将也捋臂张拳,开始重回公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第一财经日前获悉,业内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公募基金公司——凯石基金已上报七只公募产品,其中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型基金已经获批,将于7月9日发行。凯石基金是原富国基金投资总监、副总经理陈继武“私转公”的操刀之作。作为中国第一代基金经理,1999年投身公募行业的陈继武,从奔私创业到回公,用了近20年的时间,而这20年正是公募基金不断变革的20年。
以凯石基金为代表的“私转公”案例,也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金融机构如何打破桎梏、力求重塑行业格局的缩影。
从出走到回归
1998年3月,以国泰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诞生。而当时,陈继武正在一省级信托公司投行总部任负责人,一年后陈继武离开投行,投身基金业。“进入公募之前,我做了三年投行,投行两大业务,保荐和包销,定价是包销的核心,但当时深感定价能力不够,比如这个公司我很了解,但二级市场值什么价不清楚,所以想去二级市场了解一下。”陈继武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
彼时,国内资本市场制度不够健全,公募市场管理更是刚刚确立,陈继武回忆,当时的行业法律法规仅有《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一本。“现在已经是七八本了、两三千页了。第一次在南方基金考基金经理,第二次在富国基金考高管,第三次又在凯石基金再考高管资质,备考的内容也一次比一次多,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在陈继武看来,管中窥豹,两次相同的资质考试,却也证明了,市场越来越复杂之下,行业法规也越来越多,且越发健全。
机制和法规的健全,让公募基金成为最受市场信赖的资管产品之一,但与此同时,机制的僵化、激励的缺失也让不少公募老将心生去意,“公奔私”由此而生。
“作为第一代基金经理人,我们同时期的基金经理人以及后面的第二代也都基本离开了这个行业。一个人辞职离开,是个人问题;如果走的人多了,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这个行业的问题。”陈继武认为,众多的公募大佬相继奔私,灵活的机制是最大的吸引力。
2009年,A股迎来阶段性牛市,当年1月银监会印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意味着存在多年的阳光私募模式得到监管认可。在此背景下,“公奔私”大潮汹涌,陈继武也在这一年转投私募,创立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陈继武离开公募基金的那些年,行业和基金公司的自我革新也在不断推行。
直到2013年12月,国务院第一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均可申请设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014年6月,证监会也发布规定,明确鼓励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等各类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也在革新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第一财经此前报道,近年来,基金业的股权激励、事业部改革正在成为潮流。牌照的放松,法规的不断健全,这些都让陈继武认为,公募显然是一种更好的资产管理模式和机构组织形式,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募要优于私募。2015年,在众人不解之中,陈继武开始着手申请公募牌照。2017年3月,凯石基金拿到证监会的批复,获准设立。
市场面前无英雄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立一年后,凯石基金旗下首只公募产品--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基金也将于7月9日开始发行。从申请牌照到发行产品,这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也成为了业内一个新的改革样本。
重回公募,陈继武和凯石基金面临的是更为复杂诡谲的市场,以及越发趋于严格的监管环境。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这意味着整个金融行业将迎来新的格局。
当被问及回公是否遇到艰难时刻,陈继武的回答是,作为公募的平台,包括激励、股权等方面,凯石基金继承了部分私募的机制。虽然是新公司,但也有一批资管老将,遇到一些问题,也能扎实应对。
从2017年的“人人都是价值投资者”,到今年年初的“蓝筹泡沫”、“小票见底”争议,再至最近大盘跌破3000点,在陈继武看来,中国市场不存在一招能吃遍市场的套路,只能根据市场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权衡。“市场面前没有英雄,更多的就是学生,永远把自己当学生就对了。”陈继武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