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者专栏 > 反洗钱 > 正文

反洗钱宣传丨洗钱披上“金”外衣

2025-07-10    

字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银发〔2025〕124号)(以下简称《办法》)引发广泛关注,其中“10万元现金买贵金属需上报”的消息成为热议焦点。该《办法》明确,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本数)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需履行反洗钱义务,《办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新规为何设限?背后是用购买黄金的方式洗钱成已经成为近年来诈骗犯罪的“衍生品”。

案例1:投资陷阱

李先生前不久在某平台结识了一位“朋友”,经对方诱导下载了股票投资APP,在看到账户内不断增长的金额后,李先生开始对那人深信不疑。接着对方又忽悠他说,想要赚更多的钱就去店里购买黄金然后寄到他指定的地址。此时,李先生已被深度洗脑,不但寄去了家里大半年的积蓄,甚至还按照骗子指示应对警方盘查,慌称是寄给老同事孩子的满月礼物。幸亏,民警办案经验丰富,识破骗子伎俩,继续劝阻的同时,协调中转站扣留快递。最终,快递站表示第一时间将该快递送至就近的派出所,替李先生拿回了55克黄金,挽回了价值近4万元的损失。

案例2:兼职陷阱

近日,厦门市一家售卖黄金饰品的店铺来了一对奇怪的情侣,两人进店后,不挑款式,不问价格,直接就要购买500克价值39万元的黄金。店员见两人频繁查看手机,还不断催促要快一点,想起前段时间派出所民警对他们进行的反诈培训,意识到这可能是“洗钱”行为,于是店员就借口要报备调取库存,通知了民警。面对民警的询问,这两人表示,黄金是买来给“舅舅”过生日的,可“舅舅”的信息,两人却一概不知。随后的调查中,民警又在两人的多张银行卡中,发现了一张与外省警方正在侦办的诈骗案相关联的银行卡。结果发现他在一个全国涉诈的“车手”兼职群里面,专门替别人取现,购买黄金以后邮寄给电诈分子。经审讯,两人承认了自己为诈骗团伙做“洗钱”的犯罪事实。

案例3:刷单陷阱

小刘女士收到了一份含有某电商平台“礼品答谢卡”的陌生快递,扫码后被诱导进入了一个聊天界面。对方随后以“刷单返利”为诱饵,先通过小额提现获取赖某的信任,继而要求其完成5万元充值刷单任务,以获取回报率高达20%的高额返利。她先在平台上充值了5万元,其间也有在平台上提现过,后面对方要求当事人通过线下交易的方式,引诱当事人去提现金或者去网上购买一些贵重的高端产品,通过线下方式进行交付。当天受害人携带购买的42.45克黄金,准备进行线下交付时,突然想到此前接受过的反诈宣传中提到的“寄送黄金”诈骗手法,当即前往派出所咨询。经民警核查,该黄金重量、交付时间与反诈平台预警信息完全吻合,确认是一起典型的“兼职刷单+线下交付”复合型诈骗。

“黄金洗钱”的典型手法

1、投资理财诈骗+邮寄黄金“充值”

诈骗分子冒充投资专家,鼓吹“稳赚不赔”“高额回报”,诱导被害人转账充值投资或怂恿其到黄金店购买黄金直接邮寄到指定地址,声称收到黄金后会翻倍充值到投资账户中,且会马上到账。

2、兼职接收资金+购买黄金+邮寄黄金

诈骗分子以招聘兼职的名义,将诈骗得来的资金转入受害人账户内,让受害人购买黄金进行邮寄,这时被害人就变成了诈骗分子洗钱的帮凶。这种兼职广告一般比较隐晦,会说需要一些司机或者需要跑腿。入群后才会明确告知工作内容在高额提成的诱惑下,部分受害人会参与赃款的转送。

3、刷单诈骗+邮寄黄金“提现”

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待被害人询问后,发送兼职需要做的任务,内容一般是下载APP,完成收藏视频或评论等任务,先小额返利,后称因被害人平台积分不足,须购买黄金寄到指定地点才能完成提现。

风险提示:

核实投资平台真实性:进行黄金投资前,务必核实投资平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谨慎对待高收益诱惑:投资有风险,如果遇到号称低风险、高收益的黄金投资项目,应多加核实,避免落入诈骗的陷阱。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保护好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切勿将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以及验证码泄露、出借给陌生人。

警惕资金流动异常:如被要求将资金转移,或购买黄金、显卡等贵重物品进行邮寄,应立即警觉,这可能是一种洗钱或诈骗行为。

及时报警求助:一旦发现自己可能被骗,应立即报警。

请各位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莫要成为犯罪行为洗钱的“工具人”。

注:本文内容部分来自于央视新闻和各地司法机关宣传平台等。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仅用于反洗钱宣传教育,其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