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2月23日,新年开市第二天,凯石基金董事长陈继武参加了央视二套《交易时间》节目的访谈,围绕“白马股与中小创,谁能引领未来市场”的相关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黄永东:去年这个一九行情,到了今年1月份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可能这个行情会有变化,结果2月份出现了下跌,那你觉得今年这个一九行情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陈继武:每年的行情肯定都是有它的不同的特点,那么我觉得2018年跟2017年肯定要有不同的一个风格的表现。那么一九这个表现在A股的历史上是很少出现的,就这么一个。这个分化的这么严重,在整个中国的A股市场是很少出现这样的,跨度时间这么长很少。
背后实际上它有深刻的背景原因.我们国家的很多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在加快,行业当中就明显的有龙头公司在胜出。那么龙头公司逐渐的取得了这个行业当中比较优势的这种竞争以后,就从恶性竞争的状态逐渐地走向了有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垄断竞争。垄断竞争一定有垄断的利润,所以这些公司在销售利润规模扩张的同时,投资者也看到了这个企业一览众山小的行业地位,再加上北上的资金、国际投资者的资金,又加上政府的稳定资金,也是拿了这些品种。当然,监管层对这种炒新,炒小,炒重组……这些过去一些非市场行为的一些非理性的严监管,也共同促成了这种一九的现象。
那么当一件事情走到一个相对极端的时候,它一定不会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因为市场玩的人很多,博弈的群体很多。那么每一家的诉求也不一样。
大家预期一致的时候,市场就要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走了。去年年底各大机构,在分析2018年的市场的时候,从1、2月份,特别从2月份的表现来看,基本上预测很准的就少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说高度一致的预期,大家都站在2017年这个表现,用一种惯性的思维来预测2018年,那么就出现了市场走势和很多机构的预测出现了偏差。当然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调整,也是A股调整的一个导火索。
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其实在蓝筹股上,积聚了大量盈利的盘,所以这些人套现了。另外一个呢,场外新的资金愿意不愿意追下去,愿意去接别人的东西。你比如说像有的蓝筹股,现在都炒到了二十几倍三十倍的市盈率。可是我们看到的一些小股票,反而跌到了十几倍二十几倍的市盈率。但你可以看得到,它未来还有百分之几十的,三十,甚至五十,甚至一倍的销售和利润的成长。我觉得这些公司肯定会在2018年,这种大幅震荡以后,有所表现。
黄永东:所以我们简单的讲,这个一九,看上去是10%涨,90%是跌。但,实际上你刚才讲的一句话我认为非常有道理,就是龙头行情,实际上它就是龙头行情,那为什么会有龙头行情呢?因为价值投资是在机构引入的资金的作用下产生的,所以产生的这个龙头行情。
陈继武:这个里面呢,其实我们因为在投资的第一线,我们现在在投资的过程当中,在做产业研究的时候,在找投资标的的时候,你就发现很多行业。因为我们做投资的有几部曲,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市场大趋势。更关键的是要研究行业的整体情况,要研究这个行业这个背景下这个企业的情况,我给它一个怎么样的一个未来的趋势的预测和估值。但是我们这些年做行业研究发现,这个行业当中过去说某个板块都起来了,这个板块所有的股票都涨,齐涨共跌。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我们发现,龙头公司它的收入利润,它的ROE都在提高。可是你看那些行业中一般的、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越来越萎缩。无论我们做一级市场投资,还是做二级市场投资,这个都是很客观的现象。现在选股需要打破板块、行业的界限。
过去我们说哪一个板块起来了,现在不是这个样子。投资时,会发现整体板块投资这个策略不行了,必须找到行业龙头公司。举个例子,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在2005年的时候,中国在汽车产量才多少,400万量, 2009年到了1190万量。2016年年底2803万量。汽车板块速度增长很快,但是汽车的厂家怎么样?在减少。又比如工程机械行业,2000年的时候,中国有七八十家工程机械企业,现在除了为数不多的企业以外,其他基本都已经被收购。
家电、纺织服装、化工、汽车零部件等,在各行各业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说中国的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结构的分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实体经济,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更是胜者为王。
黄永东:蓝筹股好找,上证50,沪深300……但你要找一个小票,能成为伟大公司的小票,从投资上说才是真正的赢家。
陈继武:去年蓝筹股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大家形成了共识。不仅是机构,普通的投资者也在对蓝筹股进行追捧,形成了拿着计算器在投资,简单地算市盈率。实际上蓝筹股被追捧是有合理性的,但这种炒法就是有点非理性的。我举个例子,比如钢铁行业或水泥、建材等周期性行业。为什么在2003年以后这些股票大涨,那是因为2003年以后至前一段时间,中国在进行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庞大基建,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现在中国道路的状况,比如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密度已处于世界前列了。增长的空间有限,所以水泥等相关的板块企业规模和股价增长空间也有限,很难再演绎2003年以后那一波行情。虽然中国基建还在继续,比如一带一路等,但再有2003年以后这种长达十几年的大基建已经不太能了。
第二个呢,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八九千美金,再往前走一点点就到了高收入国家。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只有极少数国家从中高等收入成功地跨入高等收入这样一个水平。中国十几亿人口走到今天这样的阶段。中国最近五年,也就是从十七大到十八大这段时间,中国人均的汽车保有量,旅游次数增长很快。2012年底,中国的出国旅游次数只有5千多万人次,汽车保有量不到1亿辆;到去年底出国旅游人次已经达到1.3亿人次,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人均的收入和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产业肯定面临转型。你看人类历史上已经走过发展阶段的那些国家,它的产业交替和兴衰,中国应该会和他们基本上大致相同。中国在这个阶段应该会进入消费升级,消费升级的同时一定会是科技创新。
过去中国搞个“千人计划”,现在已经不用了。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了人才回流潮,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上升了,生活品质提升了,创业的产业结构可以和这些海归的知识水平对接。我们的生物医药、半导体,很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可以对接这一批在海外大型科技类公司就业的这批海归。收入提高、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因为国内有了这些基础,国内的产业升级与他在美国的这些工作形成了对接,他们回来有用武之地。
一个国家的发展,参与国家竞争,要有强大的国防,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科技是第一要素。当然未来还会有很多新的科技类的创新公司,那我们的资本市场能不能把这些新的科技类的公司孵化出来?我觉得这是关键。那2018年我们看到,这次下跌以后,一些科技公司可以看得到的成长性很高。
刚才网友说了潜力股很难找。本来这个理财市场就很难。有机构说,赚钱很轻松,理财很简单。这是骗人的。赚钱是很难的,理财是复杂的。要把这个潜在的伟大公司找出来不是简单的事。
黄永东:刚才两位都对2018年市场会有新的面貌给予了肯定。但问题是未来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摆在你面前的蓝筹股,比如银行股估值很低,甚至市盈率在10倍以下,但业绩还是稳定的,也具有核心竞争力。比如茅台虽然估值高了,小盘股也有上百倍的市盈率,但也许未来它业绩会大幅的增长,具有核心竞争力,未来在行业发展当中分到很大的一杯羹成为龙头。
陈继武:其实做投资也没那么复杂,在我看来,就是好公司,好价格。比如这两年,创业板、中小板整体下跌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是有些道理的。确实有些小公司估值太高,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就是因为盘子小容易炒。有些股票甚至出现了一些荒唐的现象,业绩越差,估值越高。因为大家觉得它可能成为壳资源,有重组的题材。这样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就被扭曲了,所以证监会的管理是有道理的。企业好为什么不能直接上市呢?为什么要借壳呢?管住了这个以后,市场的价值会有个回归的过程。但中国的市场有个现象,监管层一推行市场化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一收紧市场就紧缩。
什么会这样?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市场是买卖双方的博弈,我们的买方以散户为主,美国是以机构为主,买卖双方如果是一个平等对等的博弈,那这个买卖是没有问题的,但中国不是这样。股票发行人很聪明,但买方都是散户,没有专业、没有风险控制的能力。比如炒新的盛行,证监会就限制了发行价格。因为放开以后,在炒新这个非理性的市场表现的情况下,一级市场在发行的时候会出现非理性的定价。
20多年在这个市场上,我一直在反反复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非理性?有时候提供了过大的流动性,反而大家都没有责任感。投资者投资的时候,不是基于公司的长期价值,而是短期的博弈心态。A股市场有博弈的一面,也有价值的一面,一些很好的公司,是有价值的一面的。部分公司市值从几十亿,几百亿到上千亿,到几千亿,穿越了周期,战胜了市场很多年的波动。
但是从短期来看,A股波动很大,风格转换很频繁。这种市场表现,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如果长期投资的话还是有难度。我们A股基金的钱,背后也是散户,散户的短期化也是很严重。比如基金的发行,股市越高,基金发的越好;股市越低,风险越低,但发行越低迷。这样A股的市场波动性就被放大了。市场各方都不是理性专业的,系统化的。
监管部门对散户的保护,准确地从法律上来说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但我觉得对散户的保护,首先来自于教育,更重要的我认为最终还是要走向一个专业化的市场,因为专业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像我们这样的机构,几十人、上百人天天都在研究行业、研究企业,才能持续提高专业能力。